旧-马克思主义学院
 首页  部门概况  习语天地  新闻动态  理论前沿  教学实践  评建专栏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 奋进新时代中国外交壮阔征程

2021年11月29日 13:59  点击:[]

来源:《求是》2021/22 作者:王 毅2021-11-16 09:00:00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奋进新时代中国外交壮阔征程

王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卓越政治智慧、非凡理论勇气,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在对外工作领域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要义与深刻内涵。

深刻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源于时代、同时又引领和推动时代的思想伟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发展正日益成为推动世界变化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外交思想正是在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伟大的思想一旦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就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伟力,并推动这个时代大步向前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外交工作方面,正是由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把舵,有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方向领航,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乱局中科学判断时代发展大势,精准辨析国际体系转型过渡期与我国发展历史交汇期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图为2021年4月13日,X9041次中欧班列(西安)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这是2021年陕西开行的第1000列中欧班列。从统筹推进21个自贸试验区建设到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到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从开创性的进博会到规模盛大的服贸会……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摄

深刻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真理光芒。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习近平外交思想创造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形势任务结合起来,精辟回答了中国应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新形势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外交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比如,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准确分析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观、生态文明观、发展观等重要理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强调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良性互动中去分析和解决外交实际问题,在总结对各方向外交工作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贯彻亲诚惠容、真实亲诚等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方针。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深化拓展了对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规律性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开创了新中国外交理论的新体系、新境界。

深刻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将“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等中华传统理念和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出了新安全观、文明观、生态观、人权观、正确义利观等一系列进步理念、主张和倡议,同零和博弈、强权政治等陈旧思维形成鲜明对比,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扬弃和超越,不仅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外交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为建构中国特色的外交学说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撑,也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国追求发展进步的共同愿望,凝聚了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认同,牢牢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

深刻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胸怀世界、心系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情怀。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百年奋斗不仅深刻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弘扬党的对外工作和新中国外交传统,全面拓展中国外交理论的战略视野,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从中国和世界共同利益、全人类共同福祉出发,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这是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是推动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人间正道,树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据此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的“全球发展倡议”,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下,中国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展现出大国气派、大国风范,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国领袖的宽广胸怀和恢宏气度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应阿尔及利亚政府邀请,中国政府赴阿尔及利亚抗疫医疗专家组赴阿帮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图为2020年5月13日,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市选派专家在送行仪式上。 新华社记者 刘潺/摄

深刻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阔步前行、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擘画和指挥下,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更加有力,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方面对外工作大协同更加顺畅;我国的外交战略布局更加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基本形成;外交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更加高效,推动并实现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和互利合作格局。面对反华势力在台湾、涉港、涉疆、涉藏、涉海、人权等一系列问题上的攻击抹黑,面对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再度抬头,我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中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必须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编写出版《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决策,也是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举措,既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外交战线的一件大事。《纲要》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外交领域的原创性贡献,系统阐释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理论品格和光辉实践,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提供了权威辅助读物。我们要以学思践悟《纲要》为契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引向深入。外交战线尤其要做好表率,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做到学在前面、用在前面,真正学深悟透,狠抓贯彻落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效能,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奋力推进外交事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深刻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交工作的重要指示上来,统一到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外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打造一支用习近平外交思想武装起来的过硬外交队伍。

牢牢把握“国之大者”,不断提高统筹两个大局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要把《纲要》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学习,同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学习,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和前进方向,着力提高驾驭复杂国际局势和处理繁重涉外事务的能力,更好服务国内重大政治议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更加有利外部条件。

践行多边主义理念,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作出的“九个必须”战略部署之一,是我们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要以更加远大的目光、更加开阔的胸襟、更加从容的气度,主动参与谋划国际事务。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遵循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弘扬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更大共识,汇聚更大力量。

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沿线各国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以实际行动为推进全球减贫事业作出贡献。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约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图为2019年4月7日无人机拍摄的莫桑比克中非农业合作项目——万宝莫桑农业园的水稻田,该项目极大地缓解了莫桑比克粮食短缺问题。 新华社记者 张宇/摄

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将迎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始终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以坚定的决心和有效的举措进一步维护好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持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扩大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正在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同。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进中国话语、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用外界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的语言和方式,阐释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重要理念,让各国进一步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进一步增进对中国道路、制度、理论的理解和认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同时也为人类进步事业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

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

2020年05月20日 09:30:57来源:《红旗文稿》2020/10 作者: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中国历史中的丰厚道德资源,同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我们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礼敬自豪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存在过的、在今天仍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规范、行为等的总和。我们要从文化自信的高度认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可,从情感深处真正接受,从行动上真正践行,用蕴含其中的精髓精华滋养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世界,守护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中华传统美德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这些观念和规范是传统社会精神生活的标识,体现着传统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华传统美德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美德流淌在革命精神中。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独立富强的期盼、对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追求、对中华民族命运的责任担当、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懈奋斗,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在新的道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同时,革命道德以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使命为宗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道德原则,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无私奉献、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道德规范,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革命精神传承。革命道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也是时代精神的重要来源。

中华传统美德凝聚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中。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供价值支撑,也为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有益滋养,可为新时代人们认识道德现象提供智慧启迪,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为人们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提供有益参照。

转化与发展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必须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今天现实生活的需要相结合,要突出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做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我们要以自觉、积极、主动的文化实践,对重要的传统道德文化典籍加以研究。深入挖掘古代浩瀚书卷中有价值的文本,尤其是蕴含其中的思想观念、经典话语、道德理论、榜样模范,揭示其本来意义、引申意义及历史传承,同时探讨一些较为熟悉历史资料的新时代意义;要对古人不直接明朗的语句意义,作出科学规范的解释和阐明,赋予、彰显其时代价值;要去除那些望文生义的曲解和误读,并使之向当代社会开放。

传统道德的许多原则、规范和精神是值得继承的,但其思想观念和方法方式必须与当代社会相谐一致。传统“天人论”认为人是自然的一员,人与天地合其德,人道与天道互为一致。这种以“道”为根,以生活实践为源头的道德资源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天人合一的道德观不仅适应传统农耕社会人们的需要,也能顺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并继续发挥作用,为今天我们构建美好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共生和谐提供中国智慧。

传统儒家“人性论”以性善论为主流,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它表现出一种对人的乐观、信任的态度,肯定人人可以达到的至善境地;人之所以有不善,只是因为自己的迷误、自觉努力不够或环境的影响。今天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当然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基于从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考察人的现实性,但传统人性论对人性有一种善良的期待,重视道德教育和修养,倡导人的道德自觉和自律于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传统“义利论”认为明辨义利为人的第一要务,提倡义以为上、以义制利,义为利本、义以生利,兴天下利、利济苍生。今天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确处理义利关系,既要保障社会发展和个人各种正当利益,又需要用社会主义的道义原则,去引导、调节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同时与现代法治精神相一致。

传统的“理欲论”认为,欲过为私、纵欲成害;欲不可去、节之为善;理欲相对、以理胜欲;理在欲中、以理导欲。理欲之辨实际上是义利之辨的深化和发展。今天我们当然要破除传统“理”的腐朽性和糟粕,为正当之“欲”正名,但当代社会,敬畏自然、节制欲望、理性消费、可持续发展等都是对传统理欲观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公私论” 坚持一种整体主义的公私观念,认为公重私轻、公而后私。今天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即在制度正义的前提下,在民主法治的保障下,坚持社会生活中的先公后私、公私并举,并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群体提出层次性的道德要求。

传统“人生论”认为生死自然、唯义所在;义命有别、行义安命。儒家坚持人道的乐观主义,提倡人生的意义与责任,高扬圣贤君子的道德理想人格。这种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基础,培育了无数志士仁人,激励他们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今天我们仍然要大力倡导积极乐观向上向善的人生,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

传统“知行论”认为知行相须、知行互发、知行互促。虽然某个时期的某些学者也有偏重知或者偏重行的倾向,但总体来说,中国的道德传统强调理论与实践、道问学与尊德性的统一,这也促使人们勇于为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努力奋斗、躬身力行、内外一致。今天我们仍然要倡导知行合一,做真诚的道德践行者。

讲好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美德、中国精神、中国故事需要好的讲述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作为载体,在学理上、逻辑上、实践上不断创新、丰富中华传统美德的新表述。很多中国传统道德之所以流传至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采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

讲好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不仅要创新形式,同时也要赋予新的符合现代审美的标准。获得高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很好诠释了这一点。在这个动画电影中,李靖不再是为了道德教条迂腐到不爱自己儿子的人,而是严父面孔下为了哪吒可以甘愿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母亲具有传统女性慈爱呵护子女的一面,同时又具有现代女性独立坚强的一面。这种时空的转变与逻辑架构,无疑更符合现代生活的境况,因而获得了人们的极大认同。《中华好家风》是一档以弘扬优秀家风为核心的道德建设类文化秀节目,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家庭家风的文化情感,勾画出一个个鲜活的家庭、一段段精彩的家风故事、一代代传承不息的精神坚守。《中华好故事》通过“爱国励志”、“道德礼仪”、“民俗亲情”等主题,利用知识竞赛、名人出题、故事演绎、知名校友助阵等现代形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深受受众欢迎。《经典咏流传》栏目把经典的诗歌与现代音乐相结合,重回诗歌起源,也让诗歌回归生活,利用诗歌来进行传统经典教育与道德教育。

积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知道为道,体道为德。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中国古人向来注重道德实践,重视在道德实践中提高道德修养,培养理想人格。积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注重从小事、从身边出发,多存凡心、多做善举,一个小小的凡心善举就可以让人们从陌生走向熟人,就可以拉近人们情感上的距离,就可以温暖陌生人的身心。

家庭在践行传统美德方面作用不可替代。父母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是最真实最具感染力的道德活动。采用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如举行一定的训诫仪式,诵读家训祖训;定期开展家庭会议,家庭成员各自畅谈自己的情况和见闻,大家“互相规诲”;还可开展家庭道德故事塑造或模拟活动,以及参加社会公益或社区活动,在活动中传承传统美德。

我们欣慰地看到,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战争中,我们国家和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在中国大地上绘就了无数令人动容的生动画卷。众多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战场,成为最美逆行者,将传统美德中的爱国爱民、天下为公、英雄气概作了新时代诠释;发生疫情后,海内外的无数中华儿女采购灾区急需的医疗器械物资,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丰富发展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体中国人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毫无怨言自觉“宅”在家,将传统美德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律自守做到了极致。美德之事,无非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既要目标高远,又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如此践行才是知行合一,才是正确之道。

(执笔:沈永福,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玉成

上一条: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下一条: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关闭

  政策文件 更多>>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习...
20句话回顾习近平对科技工...
读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习近平总书记谈坚定历史自信
弘扬延安精神,习近平总书...
  科学研究 更多>>
合格评估知识手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
河美发【2020】15号
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河北美术学院各类国家职称...
河北美术学院关于加强安全...

 河北美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石家庄市空港工业园区北环港路111号

邮编:050700 ICP备案号:
冀ICP备11000893号